一种改进型零电压开关PWM三电平直流变换器的研究
图3 峰值电流的反馈电路
4.2 峰值电流系统斜率补偿的讨论
在峰值电流型控制中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,即在连续模式移相占空比Dα>50%时,随着偏移量Δi变化,经过几个状态周期的推移,偏移量将会越来越大,这样闭环系统将进入不稳定,引起次谐波振荡,电感电流振铃等。为了保证系统稳定需要通过斜率补偿的方法来实现系统稳定,这样虽然牺牲了一些系统增益,但会使系统在移相占空比Dα>50%时保持稳定。系统稳定性与斜率补偿的关系如图4所示。以下是它的斜率补偿稳定分析。
(a) 一个周期的总图
(b) 局部放大图
图4 斜率补偿图
由几何关系可知
Rf·Δi(0)=ac+ce=ab·m+ab·m1
-Rf·Δi(Ts)=bf-bd=ab·m2-ab·m(6)
式中:m为补电感位移传感器偿信号上升斜率;
m1为电感检测电流上升率;
m2为电感检测电流下降率。
所以,经过一个开关周期后,输出电感中电流的变化为
Δi(Ts)=Δi(0)· (7)
同理,经过n个周期后,输出电感的电流变化为
Δi(n ·Ts)=Δi(0)· (8)
要系统稳定,偏移电流量必须趋近于零,即
=|Δi塑封电感(n·Ts)|=0 (9)
故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
<1(10)
因为在稳定条件下,D ·m1=(1-D)m2,消去m1,整理后,移相峰值电流控制系统稳定充要条件为
(11)
由式(11)可知,当没有斜率补偿时,即m=0,必须要求移相占空比Dα<0.5,这就是理论上不加补偿时,移相占空比Dα>0.5时系统将不稳定;在控制工程实际中,补偿斜率m一般取为m=(0.7~0.8)m2,这样既保证了系统符合稳定条件,又保证了系统动态指标。
5 实验结果
综合考虑以上分析,研制了一台250W带输出饱和电感的三电平ZVS直流变换器。并比较了加入饱和电感和不加饱和电感时的特性。样机的实验参数如下:
Vin=300V;f=100kHz;Vo=47~50V;共模电感Io=5A
主要器件设计参数如下:
移相控制IC:UCC3895
Q1~Q4:IRF840
Cs:0.68μF/450V
Tr:ETD40 PC40;Np:Ns=22:10
Lf:190μH
Lr:6μH G25-DF57
Ls1;Ls2:10×8×46025Z N=4
C1000μF
从实验波形图5、图6可以看到,在负载为5%Io的轻载条件下,超前和滞后桥臂基本可以实现ZVS软开关,并且波形比较干净,说明开关干扰很小,实现了软电感器厂家开关。同时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仅为输入电压的一半,约150V。说明变换器顺利实现了ZVS三电平。
图5 超前臂在5%Io时vgs和vds波形(CH1-vds;CH2-vgs)
图6 滞后臂在5%Io时vgs和vds波形(CH1-vgs;CH2-vds)
图7、图8比较了不带饱和电感和带饱和电感时输出二极管的波形(Io=5A)。可以看到,实际波形和理论分析相符合,加入饱和电感时有效降低了输出电压尖峰振荡,输出特性稳定,防止了输出二极管的过冲损坏。
图7 不加输出饱和电感时输出二极管两端波形(Io=5A)
[DCDC]关于DCDC隔离变压器绕制的问题用于DCDC变换器的小功率变压器,输入两个绕组,输出两个绕组,所有绕组全部绕在环形磁环上,匝数比为8:8:9:9. 想询问以下几个简单问题: 1、对于绕制导线的材质有好坏之分吗? 2、绕组的等效电感偏大点好,还是偏小好? 3、绕组的等效电阻偏大好,还是偏小好? 4、绕制导线时规整些好,还是随意绕制都可以? 5、有
哪位大侠有历年APEC的论文集吗哪位大大有历年APEC的论文集吗,如果有能否发分享一下~
120分的谢谢了~
这个要求太高了吧
http://peed.hit.edu.cn/5a/f2/c3971a154354
关于 热转印手工制版 的问题最近在学习STM32,画了一个利用STM32F103(48脚)实现相关功能的PCB,遇到了一些困惑:1.手工制版要求的最小线间距是0.20mm,而很明显芯片引脚的间距小于0.20mm,这个会有影响吗?
2.手工